阅读历史 |

第472节(1 / 3)

加入书签

楚云风一开始也没推理出这是一道什么菜式,可是随着心中默默地念叨“推窗”和“望月”的时候,渐渐地浮现出了一个景色。

推开一扇窗户,然后看见一轮明月。

既然是明月,那么肯定会有一个圆圆的东西在这道菜里面,而这名字这么有意境,那么这圆圆的东西还必须是漂浮着的才行。

所以第一,这道菜应该是一道汤菜。

汤菜?

上面还漂浮着一个圆圆的东西……

这似乎、好像自己在哪听过啊?

而且还是最近两天才听到过,是谁说过这么一嘴,好像跟这道菜有些像啊?

等等!

我想起来了,好像是候会长说的那道菜!

那道自己回到蓉城之后,李老即将要教自己做的那道菜。

可不就是——竹荪肝膏汤吗?

也就是这五个字,让林师傅可是吃足了苦头,真心被呛了个够呛。

“听说的,不过你这么激动做什么,不就是竹荪肝膏汤嘛,什么时候有一个这么雅致的名字了?”

楚云风先是调侃了一番,然后也很好奇这名字的由来。

“你知道什么啊?”

林师傅这会儿总算是缓了过来,清了清嗓子之后继续说道:“这道菜可没你想的这么简单,当年它获得的美誉,可是要比开水白菜还要高。

可惜的是,这道菜已经失传很久了,没有机会一睹它的真容。”

林师傅非常惋惜地说道,语气之中有些萧瑟。

楚云风听了林师傅的话不动声色,也仅仅是淡淡地说道:“我也只是听说而已,看来也是没有眼福啊。”

林师傅很是认同楚云风的话,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拉着楚云风碰了一下,一口将杯中的啤酒喝了个精光。

慕晴用眼睛轻轻地瞄了一眼楚云风,他能瞒过林师傅,但是怎么可能瞒得过自己呢?

平常碰到一般的经典菜式,他都感兴趣得不得了,那绝对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好奇心可谓是相当地浓郁。

这会儿却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这么反常一定有古怪,难道他会做这道菜?

慕晴第一时间变否定了这个猜想,如果真会做的话,那么精品店肯定会进行一大波宣传的。

那么就只能说明,楚云风肯定知道这道菜还有谁会做,而且搞不好他还能偷学过来。

天哪~!

慕晴心中也是一阵狂跳,这样的菜式真要是学会了,那绝对是镇店的菜式,没有之一。

哼哼~!

有这样的好消息也不跟自己分享一下,看我下来之后怎么拷问你……

“是啊,先不说这个了,刚才跟你讲了一些荣乐园的秘辛,我再跟你讲讲姑姑筵吧。

这也是一个对川菜影响非常大的流派,甚至可以说它是国内私房菜的鼻祖也不为过。

既然要说到这姑姑筵,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黄敬临。

相信这个人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特别是小楚,你的那道开水白菜可是经过了一番创新,也是颇为厉害的。

这道开水白菜的发明人就是黄敬临,他可是不是一般人,你们知道信息估计不全,以为他仅仅只是一名御厨对吧?

他可是与一般的川菜大师苦出身不同,他出身名门,还考取过清末秀才,受到慈禧太后赏识,曾在光禄寺供职,得四品顶戴,被称为“御厨”。

黄敬临的一生很有些传奇色彩,在担任宫廷御厨3年后,到地方任县长。

民国以后,他还担任过射洪和巫山县长,但他生性自由,爱好美食,最后辞职不干了。

其实姑姑筵并不是他开的第一家店,在回到蓉城之后,居然一度被聘为省立成都女子师范的烹饪课教师。

黄敬临自然乐得其所,把课程分为熏、蒸、烘、爆、烤、酱、炸、卤、煎、糟十门,分门别类传授给女校的小娇娃们,一时成为城中美谈。

当年如果黄敬临能多当一些时日的烹饪课老师,今天的川菜也不至于让人产生太多的误解。

但教人做菜总还是不过瘾,后来在时任成都通俗教育馆馆长卢作孚的帮助下,在1925年,黄敬临在成都少城公园开了一家饭店。

他用自己名字的谐音,取名“晋龄饭店”,并且亲自掌灶。

以“软炸扳指(即大肠头,形如扳指,故而得名)”、“堂片鸭子”、“叉烧肉”最受拿手。

小菜如豆腐鱼、泡小黄瓜,都很受欢迎。

这位由官而厨的黄老板做菜之余,还没有放下自己的文学爱好,时不时的写几首诗纪录做菜生涯:“挑葱卖蒜亦人为,粇入歧硚万事非,从此弃官归去也,但凭薄技显余辉。”

也许是黄大老板的诗写得颇有些凄苦,引起了他官场老友的挂念。

晋龄饭店开业一年多后,得故友推荐,黄敬临又去做了四川荥经县的县长,饭店由儿子接管,但生意很快就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