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节(2 / 3)

加入书签

如此想着,便走进?了一家食馆。

饭馆不大,但挺干净。日出国人行事严谨,做事仔细,看起来是优点,但楚二条知?道,很?多只是流于表面。

底层或许会遵守这?样的原则,但上?层大人物在?背地里完全不讲道德。他当年也去大人物家里做过帮佣,他可是亲眼看见?那些大人物是怎么堕|落的。

坐了下来,点了拉面。

店家手艺很?好,汤底是用豚骨熬的,十分鲜美。能再次吃上?家乡的食物,楚二条心里还是高兴的。

呼啦啦地吃了两碗面后,便问道:“店家,今年生意如何?”

店家忙道:“还行,勉强能过得去。”顿了顿又带着试探地问道:“阁下是从?大昭国回?来的吗?”

楚二条点头,“九年了,第一次回?家乡。但家乡的变化好像不大。”

“您是当年第一批去上?国务工的?”店家惊讶地道:“那可太厉害了。恕我冒昧,敢问大昭真的如传说?中那般富有吗?”

“的确相当富有。”楚二条从?店家手里接过昆布柴鱼汤,慢慢喝了一口道:“大昭之前经历了百年战乱,我刚去时,他们?的确还很?贫穷。但他们?所谓的贫穷在?我们?眼里也是极为?富有的。比如大昭圣地,瀛莱山封地内的百姓都是吃白米饭,里面拿了一些类似芋头一样的东西?。”

店家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平民吃白米饭?”他不敢置信地摇头,“这?还叫贫穷?我们?这?里一辈子可能就吃两次白米饭。结婚,死前。许多人结婚、死前都未必吃得上?。”

“谁说?不是呢。”想到日出国的贫瘠,楚二条摇头,“不过那只是在?瀛莱山封地内。我打?听过,出了封地,他们?也是难得吃白米饭、面条。不过,也就两三年后,大昭百姓吃白米饭就成了习惯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有一种可以亩产千斤的稻种。”楚二条道:“大昭讲科学。科学,你可以理解为?对万物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发明出了很?多东西?,对农业研究也很?深。因着产粮高,所以米在?大昭不值钱。除了大米外,他们?还有亩产几千斤的土豆、红薯。总之,大昭是没有人饿肚子的,所有百姓都能吃饱,他们?甚至能向咱们?卖粮食。”

“那真是如天国一般的地方啊。”店家眼露羡慕,“他们?的商业也一定很?繁华吧?”

“的确繁华。”

楚二条道:“大昭朝廷喜欢修路、兴水利、造各种东西?,故而劳力极度缺乏。只要你不懒,便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到我回?来前,不少百姓已能时不时下馆子了。而且再穷的人,一年也能置办上?两套新衣服和鞋子。百姓手里有钱,自然?商业就繁华了。”

“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富有呢?”店家感叹,“咱们?日出国就是太贫瘠了,不然?……”

“不,与这?个没关系!”

楚二条道:“我们?的地方是不多,甚至可以称得上?贫瘠,但我们?四面靠海,如果我们?能有大昭那样的海船,那样的渔网,我们?也不会贫穷。”

楚二条本?想说?制度不对,不过他还是忍住了。有些话?还不宜多说?,尤其与对方不熟。所以他现在?只要多宣传大昭的先进?,让日出国百姓心生向往就行了。

“渔网?”

“是的,大昭人捕鱼效率比我们?高许多。他们?出去都是满载而归,而且还规定了网眼的大小。不能过度捕捞,不能抓小的鱼。大昭各港口都有检查的人,如果鱼没达到标准就捞上?来,是要罚款的。”

“我的天!”店家震惊了,“这?么严格?”

“是的。大昭人说?,这?是为?了后世子孙着想。小鱼抓了,以后就没大鱼了。抓多了,就绝种了。大昭很?讲科学,什么都要按科学来,捕鱼也是一样。”

店家想象不出那样的世界,但心底却生出了羡慕。

他要生在?这?样富有的地方多好?

“那他们?百姓承担的税银高吗?”

“不高。”

楚二条道:“除非你是做生意的。不过像你这?种小本?生意也得收入满到多少才收。大商贾的话?,要交的钱多,不过至多也就是二成。他们?是按阶梯收的,你懂什么叫阶梯吗?”

见?店家不懂,楚二条便细细介绍了下大昭阶梯税收。

店家听完后,连连感叹,“先进?,太先进?了。要是我们?日出国也……”

话?说?到一半,他忙住了嘴。

日出国法律严苛,妄议国事是要倒霉的。

楚二条装作没听见?,继续道:“人家贸易做到了大海的另一边,朝廷根本?不缺钱,所以税银也不高。百姓要做的就是好好干活、过日子。朝廷经常发榜文,让百姓多消费,各店家也总有打?折,所以大昭的商业很?繁华。”

店家点头,“看来的确是个很?富有的地方啊。”

楚二条笑了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