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三十八章最后一战二(3 / 6)

加入书签

留一点精华也好。我不能将这四个师团都扔在湘鄂边。岗村大将发疯了,我清醒的很。”“岗村大将是推卸责任的高手。河南一战失利,输的如此惨烈,责任应该由他这个方面军司令官来负,内山君有责任,但是绝对没有那么大。结果一场败仗下来,内山君的前途尽毁。岗村大将却升了官。我可不想被岗村大将当成替罪羊推出去宰了。”“况且,现在的中国派遣军已经经受不起任何大的失败。如今在两条攻击路线上,支那精锐云集。在美国人的帮助之下,支那军地武器装备已经优于帝国陆军,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的情况之下,岗村大将如此好的胃口只能是弄巧成拙。”“自去年河南一战之后,皇军早就失去了对支那军的优势。说句不客气的话,中国派遣军已经丧失了进攻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岗村大将却还是兵分两路,想要拿下对方集结了重兵的湘北和南昌,不是痴人说梦又是什么?”听完冈部直三郎的话,刚刚因为中国派遣军参谋长调整而被调至第6方面军任参谋长,28日才由11军参谋长任上被高升至第6方面军任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想想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在开完作战会议,返回九江的之后的表情,叹了口气,没有在说什么。中山贞武少将能说什么,虽然现在是一个方面军地参谋长,但还是参谋长,最多也就算是一个幕僚头子。司令官之间的事情,可没有那么好多言多语的。岗村大将没有权利撤换这些军司令官,但是却有权利撤掉他这个参谋长。与冈部直三郎大将在湘北慢吞吞攻势异曲同工的是,正向南昌发动攻击的11军司令官在得知28集团军出现在湘交界,也就是自己地侧翼之后,干脆直接下命天的攻击距离不得超过三十公里,各师团地之间的攻得超过十公里。同时将11军原属地唯一一个师团,58师团部署于瑞昌至聂桥一线保护自己的侧翼。任凭坐镇九江督战地派遣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怎么催促,进攻速度就是快不起来。此时笠原幸雄中将心中的想法和冈部直三郎大将差不多,笠原幸雄中将认为自己现在缺兵少将,连直属炮兵都很少,除了派遣军加强来的师团之外,其余两个师团连师属炮兵都没有。而132师团更是在参战之前匆忙组建的,别说炮兵了,就连轻武器都面临一定数量的短缺。连工兵和辎重兵都没有配齐的132师团现在地战斗力究竟有多少,恐怕就连师团长柳川中将自己都不敢。自己的实力,即便得到了加强也远远无法与20军相比,而自己所要面对的对手的精锐程度,还要高于20军所面对地对手。现在这个皇军杀手又出现在自己的右翼,自己还是稳妥一些的好。如果不是派遣军参谋长在后面督阵,恐怕笠原幸雄中将压根就不想发起攻击。笠原幸雄中将的安全第一的结果就是,战至5月1日,距离攻击发起已经整整十天过去了,11军主力还在德安至永修之间晃荡。唯一的战果就是占领了中队主动放弃的德安城。不过这个结果比由鄂南发起攻击地军还好一些,2此时还没有突破湘鄂边中队的防御。只拿下了中队伸在湖北境内的桥头堡赵李桥一线。主力还在湘边打转转。133师团对毛田一线的攻击被军搂头一顿胖揍之后,更是老实的慢慢的从正面进攻。被两个军慢吞吞的攻势,弄的火冒三丈的岗村宁次,面对十天的攻击时间过去,进展却微乎其微,即便他将派遣军几乎所有地大佐以上高级军官都派到各师团督战也无济于事的情况弄的火冒三丈。两个军司令官,尤其那个亲自指挥20军的第6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任凭他威胁、恐吓甚至是哀求,行动就是快不起来。更让岗村大将感觉到难堪的是,自己尽管想尽办法调集兵力,增强了两个军的攻击力量,但是按照两个军将相当一部分兵力安排在侧翼和后方担任防守的部署,自己不惜削弱中国东南沿海地带防御力量,而抽调出来的兵力,几乎和没有抽调一样。非但没有增强攻击力量,两个军反到是因为在侧翼和和身后留下了大量兵力防守,攻击力量没有增强,反到是还不如没有加强时候。增加的力量并没有被投入攻击,而是被两个军留在身后,加强纵深防御。气的岗村宁次大将面对着前线几个军司令官地这种部署态势,在电台上破口大骂这些人不是武士,是懦夫,丢尽了大日本帝人的脸。骂归骂,两个军全当没有听到,其的攻击速度依然不见起色,依然比乌龟爬快不了多少。骂总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大本营对中国派遣军的毫无进展表示了相当地不乐,甚至陆相专门发来询问电报,表示了对中国派遣军攻势进展缓慢的关心。在大本营地连番催促之下,在两个军无论自己怎么威逼,进展缓慢的情况之下,5月3日,岗村宁次大将由南京赶往武汉,亲自坐镇督战,并向冈部直三郎大将以及笠原幸雄中将两人下了死命令,命令两个军将所有兵力全部投入攻击,务必于5月6日之前,突破各自眼前支那军地防线。为了威慑两个不太听话的司令官,岗村宁次大将甚至将大本营和陆相地电报转发给两个人。结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弄两个司令官非但没有改善进攻缓慢的态势,反到是拼命伸手,向他要空中支援、要坦克、要重炮,甚至要粮食、要弹葯。总之战场上所需要的一切都要。被下面以补充物资为借口,几乎是无穷无尽索要弄的焦头烂额的岗村宁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